第九章 是结束,也是开始

第九章 是结束,也是开始

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穿的却是各自的鞋。

我们住在同一栋楼里,看到的却是不同的风景。

德里克《云端之上》

转让Opsware公司之后的一年,我在惠普负责软件业务。之后,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该另起炉灶重新办一家公司吗?还是去其他公司任CEO?我该退休吗?还是该做些完全不同的事?

越是畅想未来,就越会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假如我当初没有遇到比尔坎贝尔,一切会怎样?我该如何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为什么企业家艺术如此深奥?是不是每个CEO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人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为什么新兴公司的顾问和风投资本家很少有亲自办公司的经验?

当这些问题一再萦绕于我的脑海时,我给马克安德森发了一条信息:我们应该创办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选择合伙人的宗旨就定为有经验者优先,给那些打算创办公司的人提供咨询,你本身就得有经营公司的经验。他的回答让我意外:我也有同感。

一些必要的经验

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回想起自己当年拿到的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

那是在1999年,在筹集到Loudcloud公司的第一轮资金后,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去拜访这家新的风投公司并会见他们的全体成员。我还记得,当时作为创始人兼CEO的我对于面见自己的大财神、共商大业兴奋不已。然而,对话气氛一度急转直下,他们的一位资深合伙人戴维贝尔尼当着所有人的面问我:你打算什么时候聘请一位真正的CEO?

这就像迎头泼来的一盆冷水。公司最大的投资人当着我搭档的面质疑我是个冒牌CEO。我反问道:您的意思是?希望他能修正自己的说法,好让我挽回一点儿面子。没想到他变本加厉:我的意思是,你该找一位曾经为大公司做过组织设计、人脉强大且有现成客户资源的人来做CEO。

我羞愧难当,觉得快要喘不过气来了。他无视我的CEO身份就已经够糟的了,更糟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我认同他的观点。他说的那些能力我都没有。在那之前,我从来都没有做过那些事,也不认识多少高管。我是白手起家打天下的CEO,不是职业CEO。我管理公司的时间短得可怜。我能足够快地掌握当CEO的技巧并且构建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和客户网络吗?还是说我会把公司搞砸?这个疑问折磨了我好几个月。

第二年,不论干得好与不好,我依然在CEO的位子上坐着。我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争取成为让大家都满意的CEO。多亏了这番努力以及朋友和顾问们的帮助,尤其是比尔坎贝尔,公司终于坚持了下来,并且日益蓬勃地发展着。

这段经历已经过去很久,但是,我没有一天不去想那次和戴维贝尔尼的对话。我总是扪心自问,究竟要怎样做才算进步?究竟怎样才能获得帮助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资源?

我与马克经常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心有不甘,作为创始人兼CEO,为什么我们必须在投资人质疑的目光中向他们证明我们的实力,而不是让投资人相信我们有能力经营好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实际上,这样的讨论最终促成了日后安德森霍洛维茨风投公司的成立。

首先,我们在对风险投资这个行业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一直以来,赢利的风险投资都集中在极少数公司手中,而且始终是这几家公司。在有着800多家风投公司市场中,大约只有6家可以给他们的投资人带来高额的回报。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最好的企业家只选择最好的风投公司进行合作。由于风投公司不重视经营手段和经营理念(大部分公司几乎都不做公关宣传,也极少谈论其业务),所以只能让人根据其投资记录去进行选择。因此,有着最佳投资记录的公司就会良性循环,业绩越来越出色,没有业绩的新公司则逐渐被埋没。

我们必须得想出对策来打破这块坚冰,成为那些优秀企业家青睐的风投公司。但是,究竟该怎么做呢?

我们需要改变企业家选择风投公司时的衡量标准。时移世易,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来了。我和马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涉企业时,并不认识太多的企业家。当时,我们没有真的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行业或是社区中的一分子,仅仅是忙于干好自己的事。我们公司成立于互联网时代初期,比Facebook、Twitter,还有其他一些社交网站平台都要早。由于那时没有专供企业家交流的平台,所以我们也很少和其他企业家互通有无,基本都是埋头苦干。而这种局面在过去10年发生了变化,企业家们如今会相互结识、往来、聚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社区。鉴于这一点,如果我们能提出更优厚的条件,那么在社交活动中实施的口头宣传策略就会发挥出它不曾具备的优势。

我们需要更上一层楼,也需要与众不同。在考虑如何才能具备更多的优点和特点时,我们的核心思想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技术型创始人是经营技术型公司的最佳人选。那些令我们钦佩的历史悠久的技术型公司惠普、英特尔、亚马逊、苹果、谷歌、Facebook都曾由它们的创始人经营。更准确地说,公司是由开天辟地的那个人在经营。第二,技术性创始人创办公司后成为CEO的过程异常艰难,我就是个明证。但是,大多数风投公司往往都是以更换CEO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为其提供扶持,帮助创始人成长。

我和马克想,如果我们的风投公司专门以帮助技术型创始人经营公司为宗旨,那就可以树立品牌,创下口碑,即便没有以往的投资业绩,我们借此也有望一跃成为名列前茅的风投公司。根据研究,我们发现,创始人CEO与职业CEO相比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1.管理能力。员工管理、组织设计、销售安排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创始人CEO所缺乏的。

2.关系网络。职业CEO认识大批企业高管、潜在客户、合作伙伴、媒体人士、投资人士,还建立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生意联系。而技术性创始人却只认识优秀的工程师,只知道如何编写程序。

我们考虑的下一个问题是,风投公司如何才能帮助创始人CEO弥补这些不足?

事实证明,弥补CEO管理能力的不足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为,要想当好CEO,唯一的办法就是亲身一试。诚然,我们可以纸上谈兵似的传授一些管理技巧,但是,关起门来学习如何做CEO就好比关起门来学习如何当好橄榄球比赛中的四分位球员一样。就算给你授课的人是佩顿曼宁或者汤姆布拉迪,如果没有实践经验,你一上场就会被淘汰。

虽然我们不可能给创始人兼CEO传授他所需要的所有技能,但我们完全可以为其提供指导,以加速他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选择投资合伙人的标准就是他们能够为那些艰难起步的创始人兼CEO提供有效的指导。(当然,并非所有的创始人都想做CEO。对于有些公司而言,聘请职业CEO来统领大局才是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创始人来寻找合适的CEO,然后扶持他顺利接管公司,与创始人共谋大计。)正因如此,我们挑选的合伙人必须要有创办公司或者担当CEO的经验,他们的工作重心就是帮助创始人成长为优秀的CEO。我们认为,这个想法简单明了,肯定能行得通。

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CEO关系网络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此,我们借鉴了我的朋友,同时也是Opsware董事会成员迈克尔奥维兹的经验和意见。35年前,迈克尔创办了创新艺人经纪公司,一家重量级的好莱坞精英人才代理公司。创业之初,迈克尔的想法并不明朗。这个行业始于20世纪初期歌舞剧盛行的年代,在之后的70多年间未曾有过大的变化。当时的迈克尔还是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当时的行业巨头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在别人看来,放弃这样一份前程似锦的工作而去追逐遥不可及的梦想太不可理喻,但是迈克尔心里很清楚,如果他能够创办一家优秀的经纪公司,将全世界最出色的人才悉数揽来,他就有可能将行业的经营模式从以集团为核心转向以人才为核心,这才是他心目中正确的运作模式。

当年,经纪公司基本上是由隶属于公司的各个经纪人合并而成的松散机构。这些经纪人效力于同一家公司,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各行其是,每个人都只负责与他们单线联系的部分艺人。比如说,经纪人A可能将达斯汀霍夫曼介绍给华纳兄弟影业,经纪公司要想和达斯汀霍夫曼或者华纳兄弟影业取得联系,都只能通过经纪人A。其他经纪人和客户之间也不可能自动建立联系。这种传统的运作模式听起来和以往的风投行业很相似,风投资本家服务于同一家公司,却掌握着各自的关系网络和客户资料。

迈克尔希望能打破这种格局,将经纪人各自独立的业务整合在一起,以使大家在这张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上尽可能多地为客户寻找机遇。这样一来,公司的业务能力将是单个经纪人业务能力的100倍。为了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迈克尔和他的联合创始人约定,他们在几年内将不拿薪水,把所有的佣金都用于打造迈克尔所谓的特许经营权上。特许经营权是指由专人负责每一个相关领域的关系网络和客户资料,包括出版业、国际交流领域和音乐领域等。他的想法奏效了。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创新艺人经纪公司就代理了好莱坞90%的顶尖明星,并且成功地改写了行业规则,那就是:让艺人在寻找发展机遇时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大的经济利益。

我们决定仿照创新艺人经纪公司的经营理念,事实上,安德森霍洛维茨公司的员工与创新艺人经纪公司最初的员工一样,都被称作合伙人。迈克尔觉得这样的头衔恰如其分,但是别人可不这么想。他们都认为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是硅谷,不是好莱坞。你们太不懂规矩了。然而,在迈克尔的认可和热情支持下,我们坚持了自己的做法。考虑到风险投资的特点,我们决定构建如下这些网络:

大型公司。每一家刚起步的公司都必须和大公司有业务往来,要么是买卖关系,要么是合作关系。

管理人员。要想成功,管理人才必不可少。

技术人员。在高科技行业,优秀的技术人才越多越好。

媒体人员和分析师。我们公司有一句口头禅:会推销,有钱赚;羞答答,没饭吃。

投资人和收购方。风投资本家的本职工作就是投资和融资。

一旦规划好公司的发展模式,下一步就该考虑如何让企业家们知道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似乎有些棘手,因为此前还从未有哪家大型风投公司做过这类市场宣传。我们觉得这背后一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迈克尔揭晓了答案。他发现,成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那些最早的风投公司,都是参照早期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来经营的。这些银行不设公关部,因为它们都曾为战争时期的交战双方提供过资金援助,所以不适合做公开宣传。这个发现,加上我们想要与行业寡头对着干的本能,促成了安德森霍洛维茨公司的成立。在给公司命名时,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作为一家公司,我们一无所有。没有投资业绩,没有客户档案,什么都没有。好在人们还认识我们俩,尤其是熟悉马克。因此我建议,与其凭空想一个名字,不如就利用你的名字怎么样?马克觉得这个提议挺有道理,但是在输入网址时,人们不可能键入AndreessenHorowitz这些字母。过去,在能够实现国际化的编程语言问世之前,我们会借助老式计算机编程来对编码进行国际化加工。我们将国际化(即internationalization)简称为I18N,即英文单词的首尾字符加中间18个字符。因此,我们决定将公司的网址定名为a16z,即AndreessenHorowitz的首尾字符a和z,中间加16个字符。

我们聘请了由玛吉特温玛切斯带领的Outcast营销公司,希望借助它来为公司造势。我们之所以打破了风投行业不做公关策划的惯例,是希望让大家多多了解我们公司的经营宗旨。玛吉特是个德国人,其父务农养猪,而她的才能却大大超出了一个养猪户的期望。头脑灵活、心思缜密的玛吉特算得上是公关业界的贝比鲁斯(美国棒球巨星)。她调动自己的关系网,帮助马克以山姆大叔般的形象登上了2009年《财富》杂志的封面。安德森霍洛维茨公司就这样一炮打响,而在那时,公司还只有我和马克两个光杆司令。

经营Loudcloud公司和Opsware公司长达8年,我已经积累了很多难能可贵的经验,因此组建一支团队不在话下。我深知,用人标准应当宁缺毋滥,也懂得适合的重要性。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仅有聪明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的人才,要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他最大的优势,要能够安于岗位职责,并且还要能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深信不疑,那就是,将硅谷变成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地方。

斯科特库珀是我们招来的第一个员工。当年他曾在Opsware公司担任财务主管,为我工作近8年。我不敢说他对那份工作是否满意,但他卓越的工作表现证明了一切。那段时间,他负责客户支持、计划制订还有技术操作,没有一样是他原本想要干的。他钟爱于三种任务:经营、策划、交易。如果给他安排这些事情,他就会乐此不疲。但是在Opsware公司,他只接触了两样自己钟情的工作。对他而言,不能做具体的业务是一种煎熬,就像是将困兽关入了笼中,而我用Opsware公司把他困了8年。因此,在筹划新公司时,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给库珀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给他的职位是首席运营官。

在接下来完善员工队伍时,我们选择了Opsware公司曾经的销售主管马克克兰尼,由他来负责搭建大公司关系网;香农卡拉汉,曾任招聘部和人力资源部主管,负责搭建技术网络;玛吉特温玛切斯,公关界的全垒打之王,负责搭建营销网络;杰夫斯顿普,我所认识的最棒的猎头,负责搭建高管网络;弗兰克陈,我以前的产品经营部主管,负责组建研究队伍。

事实证明,我们经营风投公司的理念与全世界最好的企业家的想法不谋而合。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我们就由一个从零起步的小公司发展壮大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风投公司之一。

小结

我知道,你认为我过得好是因为我的珠宝个头大;

但其实,我是找到了宁静的生活。

美国说唱歌手纳斯《一发而不可收》

我经常开玩笑说,人们总认为现在的我比过去当CEO的我要优秀得多。他们有时会称我是管理大师,但在执掌Opsware公司时,从来没人这样叫过我。费利西娅就常说:那时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字眼来形容你,可就是没人说你像个大师。

这究竟是为什么?是我变了还是人们的看法变了?

在过去那些年里,我学到了很多,这一点毫无疑问。想起当初创业时自己犯过的那些错,现在我依然会觉得尴尬。但是,我最终还是出色地驾驭了公司。这样说不是自夸,而是有着大量的确凿依据。我彻底改变了公司的发展路线即便在它还是一家上市公司时,并且在5年内成功地将其市场价值从2.9亿美元提升到16.5亿美元。Opsware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如今要么在安德森霍洛维茨公司效力,要么加入了我们旗下的投资组合公司,这说明肯定是有某个因素让他们觉得在这里工作是愉快的。而且,公司最终以业内最高价被惠普收购,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是这个市场上的胜利者。

然而,在我将Opsware公司打理得风生水起的那段日子从2003年到2007年,你从报刊、博客以及留言板上几乎看不到关于我的任何正面评价。那时,媒体声称公司要垮台,控股公司施压让我引咎辞职,大家都觉得我不行。

现在回想起来,人们之所以改变对我的看法,是因为看到了惠普的收购,读到了我写下的文字。在不做CEO的日子里,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一个风投资本家可以想什么就说什么,不必顾虑他人的感受,而CEO就享受不到这份奢侈了。那时,我必须要照顾别人的情绪,尤其是不能在公开场合露怯示弱,因为这会辜负所有员工、高管以及上市公司控股人的期望。我必须要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心。

开办安德森霍洛维茨风险投资公司之后,一切束缚都离我远去了。诚然,我们依然得为员工负责,但是不必再面对因一朝成败就要寻死觅活的大股东们。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并不是公司的CEO,而是给那些有CEO的公司做投资,勇往直前的这副重担压在了他们的肩上。如今,我可以坦然表现我的弱点、我的恐惧,以及我的短处。我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无须忌讳权利网格中某些对我有看法的人。在解决棘手的难题时,正是这些恐惧以及招人非议的观点,帮助我寻找到问题的答案。难题之所以棘手,是因为你找不出便捷的方法去解决它,是因为你的理智和情感难以融合,是因为你不知道答案而又不能寻求帮助,因为求助于人意味着你的无能。

在最初管理公司的日子里,我以为自己是唯一一个举步维艰的CEO。因为不论我什么时候看见其他CEO,他们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聊起天时,他们总是会说自己的生意好极了,自己的阅历精彩极了。但是,在亲眼目睹这些好极了、棒极了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者低价转让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也许并不孤单。

在进行深入思考时,我发现接纳自己不同寻常的背景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正是那些经历那些只有我才有的经历赋予我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行事方式。奇科蒙多萨那出人意料却又充满诗意的处事风格帮助我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对各色人等的深入了解帮助我将贾森罗森塔尔和安东尼赖特联合在一起,拯救公司。在我祖父的墓碑上,刻着他最喜欢的一句马克思的名言:生命即挣扎。我认为,这句话里饱含着一个企业家最需要明白的道理:接纳挣扎。

在与企业家们合作的今天,我总是着力宣传这个理念。接纳你的不同,接纳你的背景,接纳你的直觉。如果奥妙不在其中,那就说明没有奥妙。我能够见证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却无法提供具体的对策。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从自己心中、从自己身上寻找答案。有些时候,他们比我更能从纷乱中找到宁静。

当然,这世上的艰难坎坷无处不在,肺腑之言或者前车之鉴也因此难以穷尽。最后,我想祝福所有为梦想而挣扎的人们,祝你们平安、顺利。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传记纪实 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是结束,也是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