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 伐元(卅二)寻因

第1677章 伐元(卅二)寻因

第1677章伐元(卅二)寻因

大营已经扎下,拒马鹿柴也已架好,高务实匆匆用完便饭,召集麾下将领商议今天下午发生的几起遭遇战来。

由于只带了骑兵,而明军军改之后,大多数骑兵除了主将直隶,多掌握在各游击将军之手,故此时与会人员全是各处游击。

这些游击分别有:蓟镇领班游击将军叶邦荣、昌平游击将军赵梦麟、宣府坐营(游击衔)颇贵、蓟镇总兵标下左营游击将军徐龙、河间领军游击将军金秉钺、保定车营游击将军佟养中、定州领军游击将军吴嗣勋、天津海防游击将军陈蚕。

一共八名游击将军,分掌高务实此刻麾下的两万八千骑兵,各自将兵三千至四千左右,充分说明大明此时的军改远未完成——这里头带兵最多的叶邦荣手下有四千五百人左右,最少的陈蚕手里仅只两千,但偏偏他们俩手下的兵还都是满编的。

换句话说,现在的这些编制都是“因地制宜”。即先考虑你所在的职务、驻地大概需要多少人,然后朝廷就给你多少编制,根本不是什么标准化的作战单位。这种情况甚至比后世日本搞“甲种师团”、“乙种师团”的思路还要乱得多。

对于略有一点强迫症的高务实而言,这是很让他脑壳疼的事,因为这一来就导致有时候连调兵都不太方便。

你首先得明确你要调的这支兵到底有多少人,武器装备的配置情况是怎样的,甚至有时候还得弄明白对方是否满编,是否经过第一轮军改整编并进行过诸如马上齐射、马上回旋及装弹(类似蒙古军斜切,在射击后的大转圈过程中装弹)、下马列阵齐射等各项训练。

应该说,如果来指挥他们的是他们各自的总兵官,那么总兵应该是清楚他们部队的大概情况的。

然而大明流行的是文官领兵,似高务实这种研究过历史也亲自带过兵的文官,好歹还知道这些东西需要做功课。但如果换了有些自以为是的文官去领兵,可想而知会搞出一些什么骚操作——反正瞎指挥嘛,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我就凭感觉来!诶,就是这么牛。

一众游击在高务实这位堂堂经略面前自然老实得很,连在军中一贯以桀骜著称的蒙古族将领颇贵,此刻都端坐不动,眼观鼻鼻观心。看来只要高务实不开口,大家显然打算将泥胎木偶装到底了。

“蓟镇夜不收今日小战,战况如何诸位都知道了,都有什么看法啊?”高务实心里有事,但面色如常,语气也是平平淡淡,不现喜怒。

众游击谁都没有抢先开口,互相飞快的瞥了一眼,又各自低头,似乎觉得经略大人没有透露态度,自己很难拿捏开口时的分寸,那还不如先装傻,看看情况再说。

高务实似乎猜到了会是这样的局面,也不动怒,目光微微一转,望向蓟镇总兵标下左营游击将军徐龙,直接点将道:“徐游戎,既然是你的兵,那就你先来说吧。不用拘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本部堂行事之风你们都是知道的,战前军议和战后总结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说得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也都没关系。”

话是这么说,在高司徒的军议和总结会上的确没有谁“因言获罪”过,不过要说完全没关系,那肯定不可能。

最起码,你要是说得言之有物且句句在理,高司徒肯定能高看你一眼吧?反之,你东拉西扯说了半天却没一句在点子上,高司徒虽然未必怪你,但肯定就不会那么看重你了不是?

但徐龙既然被点了将,不说话肯定不行,推卸责任更不行——高司徒是出了名的不怕手下人犯错,就恼手下人知情不报。

在这些游击们心中,高司徒他老人家在朝中给多少人挡下过刀子,大家心里是清楚的。他虽然是名门文魁的出身,却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很多因为一些小事被弹劾的人,都是被高司徒或自己出面,或授意其他实学派官员出面给拦了下来,再让司礼监的某些大珰在皇上面前说一说,基本上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事后免不得收到他老人家的私函,吃上一通挂落和警告。

至于屡教不改的人,自然也是有的,不过那样的人显然也就没机会出现在此时此地了。

“今日末将麾下夜不收与察哈尔汗庭白缨亲卫交手,从杨廉敦及他手下人事后的报告来看,其与对方的战损比约为我二敌三。考虑到夜不收是我军精心练就之精锐,我方算是吃了些亏。

尤其是最后夜不收想要脱离交战,却不料竟被对方死死缠住许久,虽然未曾造成更多的战死,却又有七人见彩,据此可见问题。”

高务实点了点头,算是对他这段开场白的肯定,然后道:“展开说说。”

“是,经台。”徐龙是陕西东调的将领,不算高务实在军中最核心的宣大嫡系,因此不敢厚着脸称高务实“恩堂”。

他清了清嗓子,道:“夜不收吃了亏,首先末将作为主官是有责任的。这说明蓟镇夜不收依旧更擅长于轻骑出塞、隐蔽探寻等事,对于此前军改后的一些要求还做得不够好。”

高务实微微垂下眼皮,但没有说话,仍旧一副倾听的模样。

徐龙本来是希望说到此处能等来高务实一两句评价,无论这评价是好是坏,总有助于自己掌握接下来的分寸。可惜高务实偏偏没说话,他徐游戎显然不敢明言相催,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心情恐怕和几百年后的战场上被迫以血肉之躯硬趟地雷阵的人差不多。

“经台明鉴,这两年军改,就数骑兵方面改得最为频繁,增马添甲换兵器,这样一来所有战术也都要跟着变。

实不相瞒,末将到任蓟镇仅一年三个月。前番他们练过的项目,末将因为心里没底,也不敢疏忽,到任之后便又练了一遍,测了两次,这才开始进行后续训练。

然而没过多久,又连续接到兵部及制军、抚军、总戎等衙门数次三番的各类指示,其中一些指示甚至还有冲突……”

“什么冲突,举个例子来。”这次高务实总算开了金口,虽然是打断他的话,但徐龙不仅不生气,反而松了口气。

“是,经台。”徐龙立刻答道:“譬如说去年九月时,兵部先下达知会,告诉蓟镇各游击,说经商议认为骑兵仍需配备马刀,故下发足量新式马刀,仍命我等‘依旧练习’。

到了月中,制军衙门下令,要求马刀刀术以昔日戚总戎在任时所传授之法习练,凡蓟镇之兵只练辛酉刀法。

经台明鉴,此令下达之后,别部如何反应末将不知,但我部闻讯立刻哗然。何以?盖因戚总戎昔年所传辛酉刀法乃是步战长刀之术,其需以双手共执一刀。

此刀长足五尺,后用铜护刃一尺,柄长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然重仅二斤八两。其与此前所配发之马刀形制全然不同,刀法自然也绝不相配。

于是过了半个月,总戎衙门又来了新令,虽然没说不练辛酉刀法,却要求我等另习一套刀法,据说为土默特已故名将脱脱(恰台吉)所传。此刀法极简,仅有三式,曰‘拖刀’、‘抹刀’、‘格刀’……”

“此刀法本部堂亲眼见过,你不必详述。”高务实摆手道:“后来呢?”

这套刀法高务实的确见过,而且是恰台吉当年受他邀请,亲自演示给他看的。这套刀法简单归简单,不过与其说是“刀法”,其实不如说是一种用刀的技巧和思路。

简而言之,这“三式”的前两式是进攻性的,后一式是防守反击性的。而无论哪一式,基本思路都在于借马势为己力,以便于“轻松杀人”。

这三式之中最典型的借力杀人就是“拖刀式”,其与后世电视电影中蒙古骑兵冲入敌阵之后左一刀右一刀的乱砍乱杀完全不同。它是反手持刀[注:刀刃朝前,从小拇指侧伸出则为反手。],整个刀背用手肘和前臂完全顶住,后臂侧平举而稍稍内收——然后几乎保持不动。

也就是说,这一式在战斗中只需要调整举臂的高低,刀锋的力度全看马速,马背上的骑兵本身几乎不向前发力。而由于手臂手肘顶着刀背,既可以避免虎口震伤,又可以确保动作始终不变形。

这一式刀法显然不是大将单挑的招式,而是成队骑兵冲阵所用。好处就是一次冲阵击穿敌阵之后,己方几乎没有体力损失,而杀伤力却高得惊人——战马冲过去有多猛,你这一刀就有多猛。整个马队冲过去,就仿佛是收割机开过了小麦地。

另外两式虽然各有区别,但大原则上都是利用马势为自己所用,或借力卸力,或借力杀人。总之都是尽量避免自己用力强拼,而造成一种对方自己往你刀口上撞的趋势,籍以确保己方骑兵永远在“耐力”这一项上占据显著优势。至于具体动作,这里就不一一详说了。

徐龙见高务实连具体的刀法都见过,心里倒也有几分吃惊,暗道“高司徒果然知兵,竟连士卒操训之法亦知之甚详”。好在吃惊归吃惊,他在这件事上倒是毫不心虚,着意恭维了两句之后便言归正传了。

“经台明鉴,似这等两衙意见相左之事,短短半年之内发生了数次。刀法争议之外,其他方面也还有不少,具体到夜不收这里也有一些。例如夜不收原本主要是在平时出塞收集情报之用,但在战时到底应该如何使用他们,又如何为他们配置装备,这也是有争议的。”

高务实这次略有些好奇,问道:“都有些什么争议?”

徐龙这次却偏偏让贤了,转头看了颇贵一眼,道:“经台,颇游戎亲自参与了这一争议,此事要不请他来详述?”

高务实便朝颇贵看去,道:“颇游戎,那你来说说吧。”

颇贵见徐龙把这倒霉差事推到自己头上,心里大为不满,但当着高务实的面又不敢表现出来,只好捏着鼻子认了,苦笑道:“恩堂,徐游戎这是在说末将出了馊主意呢。”

高务实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奇道:“此话怎讲?”

“之前呢,夜不收基本上是不披甲的,其中马是完全不披甲,人也只穿皮质比甲。至于武器,以往夜不收是不用火器的,因为这玩意儿声响太大,不符合他们平时的差事。

夜不收当初随身三件宝分别是骑弓、马刀和匕首,而且这马刀也不是去年下发的那种,而是蒙古刀,相对来说要短一些,同时也更弯。

去年骑兵武器和具装大幅变动,末将虽然是蒙古人,但末将自己试了试,发现新式马刀虽然未必适合冲阵,但如果是小股骑兵互相陷入肉搏则明显更有优势,于是末将主张换装新式马刀。

另外就是具装问题,这事儿制军衙门说东西发了,但各部应按照各部的情况来考虑是否换装。总戎衙门则说既然是兵部的命令,那自然是都得换的,不容例外。

整体来讲,我军有射程优势,而达军(即鞑军)弓矢难以远距破甲,故末将认为披甲作战能有效降低伤亡,因此末将当时坚持骑兵全部换装,包括夜不收。

至于为什么要包括夜不收,是因为末将觉得夜不收平日一般是做探马之用,探马又最容易和敌军探马陷入小规模遭遇战。如此则披甲更有机会在冲突中活下来,把有用的消息传回军中。

当时也有不少同袍反对,例如徐游戎便是反对的。他认为夜不收首先要隐蔽,其次要跑得够快、够远,披甲对这些都有影响,因此他反对披甲。”

高务实眼珠一转,瞥过徐龙,徐龙只是点了点头,朝高务实微微躬身,简单地回答了一个“是”字。

今天的夜不收是披了甲的,可见这次争议是颇贵赢了。高务实心中也有点怀疑,到底是颇贵另有道理,还是他仗着宣大嫡系出身,将徐龙的意见强压了下去?

因此他便问颇贵:“那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些的呢?”

颇贵叹了口气,道:“末将自己就是蒙古人,有些事末将……只是不便明说。”

高务实摇头道:“你出身蒙古,是蒙古族,但却不是蒙古人——你是明人。所以,没什么不便明说的,只管说来,本部堂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都来了,颇贵自然不敢不说,因此又叹了口气,苦笑道:“就算夜不收是我军精锐,可即使是夜不收,即使是不披甲……难道真到了要和蒙古人比谁跑得快的时候,夜不收就有胜算吗?

恩堂,末将三岁时连走路都还走不稳当,就已经被家里人天天放在小马驹背上骑着玩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snakedman”、“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我叫宁博”的14张月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元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大明元辅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77章 伐元(卅二)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