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曲直 (下)

第三章 曲直 (下)

第三章曲直(下)

这就是二人需要付出的代价了。虽然到目前为止,张湙所承诺的支持,都还没看到半点儿踪影。

好在李彤和张维善两个,最近几个月来经历颇为丰富。早就明白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虽然隐约有些失落,却没有觉得多少意外。相互看了看,就非常默契地躬身道谢,“多谢二爷叔指点,我们两个一定提前做好准备,肯定让张公公满意而归。”

“我们在朝鲜的战果中,应该有几枚倭寇的首级,是来自于倭寇中的将佐。先前因为无法核验具体身份,巡抚那边上报就晚了一些。待张公公来时,刚好当面呈交给他老人家。”

“还有倭寇将佐的首级没有上交?太好了,皇上最近被倭寇弄得很烦,最想看到的,就是真倭的脑袋!”张湙听得又惊又喜,嗓音隐约有些颤抖,“不过,那些首级,毕竟很多人已经看到了。未必方便直接转到张公公名下。若是他老人家抵达辽东之后,你们再带着家丁去鸭绿江对面砍杀一番,就更为妥帖!一是能让张公公看到你们两个对陛下的耿耿忠心,二来,弟兄们是受了他老人家的激励,才奋勇争先。他分几颗首级,也名正言顺!”

“晚辈明白。晚辈这就去想办法,带着麾下弟兄们移驻义州。”

“刚好先前李六郎前来借家丁,晚辈已经答应了他。明天一早去请他帮忙向李总兵请支令箭,不去义州那边为大军打探敌情。”

“嗯!”对张维善和李彤两个人的反应非常满意,张湙开心地手捋胡须。“不愧是国子监里读过书的,你们两个果然聪明。不过……”

顿了顿,他的声音忽然转低,“不要急着去请缨,要把握住具体立功时间。张公公到了之后再出发才好,太早,太晚,都不妥当!”

“晚辈明白!”张维善和李彤两个又互相看了看,再度躬身。

“你们两个能主动与辽东李家子弟结交,甚合家中长辈之意。”大概是觉得张维善和李彤两个孺子可教,二叔爷张湙想了想,非常耐心地继续指点,“立了大功之后,也能顾着分给祖承训那厮一些,而不是光想着自己,更让家中长辈老怀大慰。子曰,君子慎其独也。为官也好,领兵打仗也罢,最忌讳的就是,光想着自己,不肯与他人分润。把功劳分出去一部分,短时间看,肯定是吃亏。但往长远来看,只要分对了人,回报肯定是当初付出的十倍。”(注1:君子慎其独也,出自《文子》,原意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只有张湙这种不学无术之辈,才会将其引申为忌讳独占好处。)

作为南京国子监的贡生,李彤和张维善两个即便学业再差,也知道张湙用错的古代圣人之言。然而,他们两个却不敢当面向对方指出,只好强忍着腹部抽搐,第三次拱手致谢。

那英国公府二爷叔说得口干舌燥,自己也觉得今天给两个晚辈的指点已经足够。于是乎,故意板起面孔,向二人又说了几句激励的话,便飘然而去。

张维善和李彤强忍着肚子里的笑意,将此人送出了门外。先目送着此人的马车在奴仆的簇拥下,驶入了临近的另外一座营盘,然后才回过头来,无奈地撇嘴。

有英国公府和临淮侯府的联手支持,对他们两个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二人日寇避免很多没来由的刁难。然而,英国公府和临海侯府想要从二人身上赚到的,恐怕也不是个“小数目”,甚至,远远超过了目前二人所能支付。

特别是将战功分润给太监,表面上看起来没多大难度,然而,光是率领麾下弟兄移驻鸭绿江岸的义州,就要打通许多关节。并且届时能不能如愿与小股倭寇相遇,也很难说。

毕竟通过上一次的接触,倭寇那边的主要将领,也应该知道了明军的实力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料。轻易不会再犯那种只派出区区几百兵马,就妄图将一小队明军尽数全歼的错误。

“到时候能做就做,做不到,就拿上次砍下的倭寇首级顶数!”张维善摩挲着戚刀的刀柄,小声跟李彤商量。“反正天寒地冻,硝过的倭寇首级没那么容易坏掉。而那张太监既然想回去邀功,自然会将其他漏洞提前堵好。”

“我怕他要的不仅仅是几颗首级!”李彤心思比张维善缜密,想得也更为长远,叹了口气,低声回应。

”除了倭寇的首级,咱俩还有什么?银子么,他想要,直接找二爷叔要好了,没必要再多跑一趟辽东。”张维善听得似懂非懂,皱着眉头反问。

“能贴身伺候皇上的太监,怎么可能缺银子?”李彤笑了笑,轻轻摇头,“文官们一向不齿于太监为伍,咱们俩如果对姓张的太监又求必应,恐怕会同时引起巡抚与钦差的反感。再说,明明咱们凭借自己本事,就能搏到一份不错的前程。为何非要太监在背后帮衬?”

“二爷叔的主意,应该是英国公府的长辈们共同商量出来的结果。那些长辈们从来没上过战场,每一代都能有一人统领京营,手握重兵,全凭懂得做人。”张维善听了,红着脸摇头。

长辈们替他们做出的安排,未必包藏什么祸心。但长辈们的眼界和经历,却跟他们两个大相径庭。所以长辈们的选择,未必就是最好的选择。至少,在他们二人眼里,远远达不到最好。

想到这儿,他心里迅速涌起几分内疚,顿了顿,带着几分歉意补充,“子丹,不如这样。等姓张的太监来了,咱们先听听他本人的要求,没必要准备得太早。到时候,若是他的要求不难,能做的,咱们就捏着鼻子做了。若是他得寸进尺……”

“那也就没必要惯着他。前人有一句话,宁在直中取,勿向曲中求。”李彤笑了笑,迅速打断,年青的面孔上,瞬间洒满了阳光。“我就不信,在大明,就没一条正路可供你我兄弟去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长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明长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曲直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