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碧蹄(中 )

第四章 碧蹄(中 )

第四章碧蹄(中)

“老夫知道,老夫现在忧心的是,即便派救兵过去,也是割肉饲鹰。”宋应昌长长叹了口气,脸上的表情好生犹豫。

为了确保明军的后路安全,他特地将李如梓留在了平壤。如此一来,眼下他身边除了两队亲卫之外,就只剩下李彤的选锋营。若是对李如松的死活不闻不问,凭着这点儿兵马,他还有机会守住开城,同时从辽东调遣更多兵马前来接应。如果派选锋营去给李如松等人解围,万一将这支人马也搭进去,非但开城难保,恐怕平壤城紧跟着也会再度落入倭寇之手。

“不会,经略,卑职保证,只要有援兵赶到,提督那边,肯定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带着大伙突围!”察觉宋应昌可能会拒绝自己,祖昇再度跪倒于地,不停地磕头。眨眼间,额角便被磕破,鲜血迅速又淌了满脸。

“起来,你先起来。老夫即便派兵去救李提督,也需要仔细谋划,而不能让更多弟兄们,一头撞入倭寇的罗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宋应昌决不能看着祖昇把自己活活磕死。再度伸出手去,用力扶住对方的肩膀。

祖昇却不肯相信他的承诺,向后爬开半步,一边磕头,一边放声大哭,“经略,经略,我家提督,也是为了让大明节省一些国力,才想要速战速决啊。他已经是左都督了,即便立下再大功劳,也不会升得更高。他岂能不知道稳扎稳打的道理?他,他如果不是担心久战不决,朝廷那边又生出变数,怎么会……”(注1:左都督,是李如松的加衔。武将中,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不可能再高。)

“胡说,朝廷决策,又岂是你小小百总所能置喙?!”宋应昌心里好生难受,却不得不装出一幅恼怒模样,冲着祖昇大声断喝,“来人,把他给老夫搀一边去,好生医治!念在他精疲力尽,神志已经不清醒份上,刚才所说的话,老夫尽数当没听见!”

“是!”亲卫当中,也有不少机灵人。知道宋应昌是在尽力保护祖昇,答应着冲上前,七手八脚扯起祖昇,就往队伍后面的辎重车上拖。

“经略,经略,您不能再犹豫啊。您这边每多耽搁一刻钟,提督那边,就得死伤数十弟兄啊!”祖昇心急如焚,根本感觉不到宋应昌的好意,一边用力挣扎,一边放声大哭。

“经略,提督乃是陛下最器重的将领……”赞画袁黄在旁边看得心中好生不忍,弯下腰,小声提醒。

“老夫当然知晓,陛下对李提督期望甚高!”宋应昌烦躁地摆了下手,大声否认,“老夫不是不想救他,而是必须想出一个妥帖办法。刚才祖昇的话,你也都听见了。倭寇那边,不仅仅有黑田氏的第四路兵马,还有立花氏,小早川氏,长增我部氏甚至毛利氏。老夫这边只有选锋营这两千多人,贸然扑上去,无异于飞蛾扑火!”

“这……”赞画袁黄的脸色顿时一片煞白,嘴唇嚅嗫半晌,却无言以对。

他虽然从没机会领军作战,可平素跟在宋应昌一道,却没少在敌情判断方面下功夫。早就梳理清楚了如今侵朝倭寇的主要构成。

按照细作送回来的最新情报,眼下在朝鲜的倭寇大军,共分为八路(番队)。第一路的主帅是小西行长,第二路的主帅是加藤清正,第三路主帅岛津义弘,第四路主帅黑田长政,第五到第八路主帅,则分别为长增我部元亲、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和毛利辉元。而刚才祖昇的哭诉中,除了小西和加藤两大姓氏没出现外,其余六路倭寇,都有人马埋伏在碧蹄馆。哪怕这六路倭寇,每路出动的都只是一半儿左右,眼下碧蹄馆战场的倭寇,规模也超过了十万人。如果宋应昌什么谋划和准备都不做,就直接要求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带着两千选锋营弟兄,去硬冲十万倭寇的重围,那与逼迫三个年青人去送死,还有什么区别?(注2:参考朝鲜方面资料,此战倭寇出动了大约是六万五千左右。而明军在二十七前,陆续赶到的加在一起不超过四千。)

“李提督乃百战之将,绝不会一味地死守!”仿佛在给自己找理由,宋应昌一边在原地不停踱步,一边低声念叨。“军粮虽然被倭寇劫持,但是,他可以杀马充饥。杨元手上有八千健儿,走得再慢,也比老夫从这么远的位置派兵快。更何况百里奔袭,必折上将军……”

每个理由,都非常充分。每个理由,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袁黄听在耳朵里,心如刀割。却清楚地知道,此刻换了任何人做经略,也会做出跟宋应昌同样的选择!

不能去救,救也未必救得回来。选锋营这点儿兵马,必须守住开城。只有守住开城,才能有机会保住弟兄们血战而来的部分成果。只有保住开城,才能有机会重新整顿兵马,给碧蹄馆之战中枉死的袍泽报仇!

“仰城,不能怪宋某见死不救。你实在不该明知道倭寇有重兵埋伏,还只带着十几名亲信,往重围里钻!”猛地咬了咬牙,宋应昌迅速将手摸向腰间,就准备做出最后决定。就在此时,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忽然在他耳畔响起,“经略,且慢!末将有一策,或能解燃眉之急!”

“嗯?!”宋应昌楞了楞,伸向宝剑的手迅速收回,双眼直勾勾地看向真正向自己施礼的李彤,目光如火一般炽烈。

但凡有一点儿希望,他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李如松被困死在碧蹄馆。那非但会导致东征的失败,而且让他宋应昌落下一个见死不救的恶名,甚至被朝廷直接撤职查办,当做所有人的替罪羊!

“祖昇刚才说,李提督同时也向其弟李如梅求救。而李如梅生性谨慎,绝对不会像提督那样,直带着亲卫去与大伙同生共死!”李彤眉头紧锁,却努力将每一个字,都吐得清清楚楚。

“将祖昇给老夫搀过来,问问他,李如梅那边,到底能出动多少兵马?”宋应昌的眉头一挑,迅速扭过头,冲着亲兵们大声吩咐。

“遵命!”亲兵们答应一声,七手八脚,又将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祖昇抬了回来。后者则不待任何人发问,就哑着嗓子大声汇报,“经略,五,五将军那边,还有两千五百弟兄。其中,其中五百是骑兵!”

“开城那边,可有朝鲜官兵驻扎?!”顾不上再向宋应昌请示,李彤迅速接过话头,大声追问。

“有,有,至少有三万多人。”祖昇的精神顿时一振,旋即,又迅速萎靡了下去,“但是,但是可能指望不上。那些朝鲜官兵,打胜仗时跟在我军身后割人头还凑合。一旦听闻我军遇险,能不逃走,就已经非常万幸!”

“朝鲜官兵那边,可有战马,大致有多少匹?”李旭没有理睬他的废话,皱着眉头,继续刨根究底。

“至少五六千匹,但好马不多,除是那些大将的坐骑。”不明白李彤跟朝鲜废物较上了什么劲儿,祖昇楞了楞,抽泣着回应。

“末将敢请经略下令,准许征用朝鲜官兵的所有坐骑!”李彤也没空跟他解释,立刻将头转向宋应昌,拱着手要求。

“你,你要调用朝鲜官兵的战马,去,去交给杨元及其麾下的步卒?”不愧是曾经的探花郎,宋应昌刹那间就猜透了李彤的想法,瞪圆了眼睛满脸惊诧。

大明对于朝鲜来说虽然是宗主国,,明军也是为了替朝鲜收复国土而战。但是,大明朝的经略和提督,却不能直接调动朝鲜一兵一卒。更不能直接下令,从朝鲜征收任何物资。否则,即便朝鲜国王李昖不抗议,一旦被朝堂上的言官们知晓,后者就会像闻到腥味的苍蝇般扑将上来,弹劾下令者“妄自尊大,折损上邦颜面”!

所以,从出任经略到现在,宋应昌除了逼迫朝鲜国王李昖离开大明,返回义州以尽王者之责外,没再主动对李昖以及其他朝鲜文武提出过任何要求。双方军队配合作战,也都是先派人跟朝鲜大相柳成龙商量,然后再由柳成龙自行调兵遣将!

“经略明鉴!”此时此刻,李彤哪还顾得上想自己的要求,会给宋应昌带来多大的麻烦?又拱了拱手,大声解释,“末将以为,步卒行军,每日不过六十里。超过这个距离,即便能勉强赶至,也都累得连兵器都举不起来,无异于自寻死路。而骑兵奔袭,若每二十里歇息一次,每天奔行百里,只要不是连续三天以上,将士就仍有足够的体力与敌军殊死一搏!是以,朝廷官兵的支援,咱们不必指望。可朝鲜官兵手中的坐骑,却必须物尽其用!”(注1:古代行军,步兵每天走六十里是极限。近代红军则远远超过了这个限制。而骑兵速度,据专门测算,一匹杂交马负重一百公斤,每小时休息一次,每个白天能走一百二十公里。)

“嗯——”宋应昌大声沉吟,不是因为担心日后受到言官攻击,而是担心在明知道李如松可能战败的情况下,自己的命令在朝鲜人那边,到底还能起到多大作用,“李薲等人皆为朝鲜国王的亲信,万一他们抗命不尊……”

“末将会带着选锋营的所有骑兵,去开城找他们借马!”李彤咬了咬牙,干脆利落地给出答案,“同时,也斗胆请经略就在此地止步,广扎虚营,威慑宵小之辈不敢轻举妄动!”

“善,大善!”没等宋应昌理解李彤的想法,袁黄已经再一旁笑着抚掌,“经略,咱们知道您手里只有这一个营兵马,朝鲜人那边怎么可能知道。只要您不进开城,李薲等辈,就没胆子跟选锋营翻脸。而日后朝鲜君臣即便抱怨,也……”

顿了顿,他又故意没把下半句话说完。但脸上的表情和手上的动作,却已经将自己的想法解释得一清二楚。

李彤眼下至少在名义上,是李如松麾下的武将。李如松对他,又多多少少给予过照顾。那么,听闻李如松遇险,无论于公于私,李彤都理应用尽一切手段前去相救。至于其中某些手段偏激了些,也情有可原!

毕竟,李彤是为了救主帅,才强迫朝鲜官兵交出战马。他的行为虽然跋扈,却不失“忠义”二字。言官们无法在道义上大做文章。而朝鲜君臣时候告状,也得先告到宋应昌这里。作为经略,宋应昌有的是办法和稀泥,让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让袁黄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是。他的话音刚落,李彤就立刻又大声请求,“末将斗胆,还请经略再下一道将令,派袁赞画回平壤坐镇,同时调李如梓带兵赶赴开城!”

“啊——”袁黄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目光直勾勾地看着李彤,恨不得扑将过去,质问对方为何要狗咬吕洞宾。

“平壤只有李如梓那一营兵马坐镇,如果李如梓调往开城,袁赞画岂不是要唱空城计?”宋应昌也被李彤的大胆提议,再度给吓了一跳,皱着眉头,大声询问。

“经略明鉴!”李彤笑了笑,刹那间,气度稳如山岳,“如果保不住开城,平壤肯定也要弃守。而只要经略和李六郎坐镇开城,倭寇在短时间内,就不可能绕道去攻平壤。所以,袁赞画麾下带百十名捕快,和带数千弟兄,结果其实一模一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长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明长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碧蹄(中 )

%